- · 《梧州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 梧州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品简介 项目名称:梧州美的城市展厅 项目地址:梧州市万秀区四恩路3号 设计团队:XAA建筑事务所詹涛工作室 建筑面积:1736.77平方米 用地面积:3946.6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8年10月 _
作品简介
项目名称:梧州美的城市展厅
项目地址:梧州市万秀区四恩路3号
设计团队:XAA建筑事务所詹涛工作室
建筑面积:1736.77平方米
用地面积:3946.6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8年10月
_缘起:展现历史文化,拉开旧城更新的序幕
九嶷连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苏东坡流放海南途经梧州时曾如此盛赞之。作为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新城的发展,老城的居民逐步迁出,其中的旧居多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旧城复兴、城市展厅的概念应运而生。美的城市展厅项目不但要展现出梧州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由此拉开旧城更新的序幕。
梧州美的城市展厅位于梧州市老城万秀区的白云山脚,背靠白云山,面向西江水,周边被历史建筑四恩禅寺、骑楼城、中山纪念堂、龙母庙所环绕。这里不仅是美的城的中央广场,也是梧州未来城市面貌的最佳展示场所,更是市民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_呈现:体现“共时”设计理念
项目采用了以建筑师牵头,把控整个项目从建筑、景观、室内到幕墙细节等各专业效果的工作方式,保证建筑师创作意图的实现及最后实施效果,充分体现“共时”的设计理念。
从设计伊始,建筑师始终关注对场所的思考,用极其克制的方式构建和重塑自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与展现的“内容”始终成为大自然的主角。
展厅位于上山道路的视觉焦点处,白云山脚下的白盒子,用通体的透明玻璃迎接着各方来客,大悬挑下的无柱空间,让整个建筑显得举重若轻,悬浮轻盈,将城市空间“还”给了市民。
当建筑提出大悬挑的设计概念时,景观对如何消化高差便有了初步的设想,希望利用高差将悬挑的气势烘托得更甚。采用半开放式入口,延续建筑悬挑气势,结合“行舟运风华”的设计概念,利用水来串联整个设计。规则的台地,大面积的水景,穿梭的行舟,犹如挥毫到最后的收笔,体现了简单却克制的意味。“行舟”是对于梧州千年航运历史的概括,而“风华”是所有人的希冀。
从前广场顺势而起、顺坡而上的折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将建筑轻轻托起,让内外空间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同时将建筑与外界分隔。
在桥面推门而入,室内配乐如馨渐入耳,视野开阔,开放的阶梯报告厅展示着当地的昨天与今天。
迎着从天窗洒下的阳光,拾级而上,到达一个中转平台,通过左手边斑驳墙面背后的半跑楼梯再往上走,来到城市展厅的主展区。
于城市展厅的二楼处向下看,水底的图案在阳光下闪耀,航运在梧州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无比重要的一笔。水幕徐徐落下,“千帆竞渡”的景象在梧州人民的心中却不可磨灭。
从展厅出来,室外还有一条可直通主展厅的大坡道,悬浮于水面之上,人们可以在此瞭望老城,俯视新区。
明天,山与水在这里交相辉映,人与城市的关系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在这里呈现,旧城与新城在这里融合,而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也将在此相遇。
作品简介项目名称:梧州美的城市展厅项目地址:梧州市万秀区四恩路3号设计团队:XAA建筑事务所詹涛工作室建筑面积:1736.77平方米用地面积:3946.6平方米竣工时间:2018年10月_缘起:展现历史文化,拉开旧城更新的序幕九嶷连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苏东坡流放海南途经梧州时曾如此盛赞之。作为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广西东部的梧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新城的发展,老城的居民逐步迁出,其中的旧居多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旧城复兴、城市展厅的概念应运而生。美的城市展厅项目不但要展现出梧州的历史和文化,也希望由此拉开旧城更新的序幕。梧州美的城市展厅位于梧州市老城万秀区的白云山脚,背靠白云山,面向西江水,周边被历史建筑四恩禅寺、骑楼城、中山纪念堂、龙母庙所环绕。这里不仅是美的城的中央广场,也是梧州未来城市面貌的最佳展示场所,更是市民休闲散心的好去处。_呈现:体现“共时”设计理念项目采用了以建筑师牵头,把控整个项目从建筑、景观、室内到幕墙细节等各专业效果的工作方式,保证建筑师创作意图的实现及最后实施效果,充分体现“共时”的设计理念。从设计伊始,建筑师始终关注对场所的思考,用极其克制的方式构建和重塑自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与展现的“内容”始终成为大自然的主角。展厅位于上山道路的视觉焦点处,白云山脚下的白盒子,用通体的透明玻璃迎接着各方来客,大悬挑下的无柱空间,让整个建筑显得举重若轻,悬浮轻盈,将城市空间“还”给了市民。当建筑提出大悬挑的设计概念时,景观对如何消化高差便有了初步的设想,希望利用高差将悬挑的气势烘托得更甚。采用半开放式入口,延续建筑悬挑气势,结合“行舟运风华”的设计概念,利用水来串联整个设计。规则的台地,大面积的水景,穿梭的行舟,犹如挥毫到最后的收笔,体现了简单却克制的意味。“行舟”是对于梧州千年航运历史的概括,而“风华”是所有人的希冀。从前广场顺势而起、顺坡而上的折墙,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将建筑轻轻托起,让内外空间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同时将建筑与外界分隔。在桥面推门而入,室内配乐如馨渐入耳,视野开阔,开放的阶梯报告厅展示着当地的昨天与今天。迎着从天窗洒下的阳光,拾级而上,到达一个中转平台,通过左手边斑驳墙面背后的半跑楼梯再往上走,来到城市展厅的主展区。于城市展厅的二楼处向下看,水底的图案在阳光下闪耀,航运在梧州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是无比重要的一笔。水幕徐徐落下,“千帆竞渡”的景象在梧州人民的心中却不可磨灭。从展厅出来,室外还有一条可直通主展厅的大坡道,悬浮于水面之上,人们可以在此瞭望老城,俯视新区。明天,山与水在这里交相辉映,人与城市的关系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在这里呈现,旧城与新城在这里融合,而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也将在此相遇。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0/080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