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梧州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人民日报对梧州城市形象建构的框架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城市的客观事实、文化符号经过媒介的传播建构其独特形象。权威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对城市形象建构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人民日报》是我国权威主流媒体,其政治特性、专业化水
城市的客观事实、文化符号经过媒介的传播建构其独特形象。权威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对城市形象建构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人民日报》是我国权威主流媒体,其政治特性、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能够赋予报道对象一定的媒介地位,对城市形象建构能够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它影响着城市对外界的影响力和内在团结性。外界投资者往往先通过媒介产生对城市的认知和评价,而城市居民也通过媒介报道产生对城市的情感。梧州是两广交界的城市,被称为“百年商埠”,历来是两广地区重要的水上门户。改革开放以来,梧州紧随社会发展大潮进行改革创新,社会历史环境改变推动梧州城市发展的变迁。梧州作为一个承接东西部的过渡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关注?《人民日报》对其又建构了什么样的媒介形象?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本次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展开研究。美国学者戈夫曼在《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中正式对框架命名。他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事实转换为主观认知的重要依据,人们依据框架理解分析世界不同的事物,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依据框架而发生。”[1]由此可见,框架是人们选择信息、制作信息、传递信息和解释信息的规则和标准。新闻框架意指新闻媒体或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新闻工作者根据媒介定位、编辑方针、工作经验选择性地报道新闻事实。《人民日报》作为国家级党报,有一定的报道方式和编辑方针。在报道地方城市新闻时,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突出什么和忽视什么,可以通过选择、强调或者忽略、弱化报道角度、主题、主体来实现。在整个新闻报道活动中,新闻单位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环境、运作体制和新闻工作者经验、意识、态度渗透在新闻信息制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影响着新闻事实的再现和重构。媒介组织总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取舍新闻,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符号的组合和意义再现。因此,在新闻活动中,新闻框架是必然存在的。本文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形式、报道篇幅、报道主题、话语来源、报道倾向性等几个纬度分析《人民日报》对梧州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其呈现出来的城市形象。
类目建构及其标准:
(一)形式层面
体裁(1)消息;(2)深度报道(包括通讯、特写、专访);(3)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4)图片报道形式(1)文字;(2)图片;(3)图文并茂报道篇幅(1)短篇(少于300字);(2)中篇(300字—1000字);(3)长篇(多于1000字)
(二)内容层面
新闻来源(1)自采;(2)新华社;(3)其他话语来源(1)政府及公务人员;(2)专家学者;(3)商人;(4)普通群众(5)华人华侨;(6)模糊来源/未交代;(话语来源是指这个新闻报道中谁说话,谁有权发言)新闻主题(1)政治新闻(领导视察、政治会议、政府职能、政治学习、贪污腐败);(2)经济建设(工厂开建、商业投资、产业建设);(3)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城市绿化等其他配套设施)(4)社会民生(住房、吃住用行、医疗环卫等老百姓的生活保障);(5)科教文体(科技发明、文化活动、体育活动);(6)司法治安;报道倾向性(1)正面报道(对梧州城市形象有积极影响的,有利于向外界展示梧州城市形象的新闻报道);(2)中性报道(既不会对梧州形象有积极作用,也不会造成错误理解);(3)负面报道(对梧州城市形象有负面影响的,比如自然灾害、偷窃、抢劫等各种负面新闻)
二、研究过程和发现
笔者以197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为时间段,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中,以“梧州”为关键词进行标题和内容的综合检索,以报道主体为“梧州”(包括下辖的区县)作为取样标准,共搜集到293篇样本。经过对293篇新闻报道统计分析后,发现以下现象。
(一)报道倾向性: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占一定比例
如表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对梧州的报道中,以正面报道最多,中性报道次之,负面报道也有一定的比例。正面报道201篇,占样本总体68.6%,对梧州城市形象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向外界展示梧州城市形象;中性报道46篇,占样本总数15.7%,既不会帮助读者认识梧州的城市形象,也不会造成错误理解;负面报道达46篇,占样本总数15.7%,对梧州城市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政治类新闻和民生类新闻。80年代初,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和打击经济犯罪中,梧州出现了不少反面案例。而多次发生的水灾也对梧州的城市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形成“自然灾害”严重的负面刻板印象。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409/588.html
上一篇: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小儿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江话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