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梧州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梧州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梧州市位于浔江、西江、桂江三江交汇处,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拥有扼“三江总汇”、把“两广咽喉”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随着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
梧州市位于浔江、西江、桂江三江交汇处,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拥有扼“三江总汇”、把“两广咽喉”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随着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投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多区域合作,梧州作为“黄金水道”的核心城市,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将“建设西江黄金水道,舞动西江经济带,构筑沿江产业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梧州人民集中智慧创造了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是梧州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然而,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或轻或重地遭遇了保护与传承危机,如此重大的区级乃至全国的经济战略支持,为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指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机遇。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无论是有形文化遗产,还是无形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进入市场,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并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互动。现在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式保护,即由政府主导,同时吸纳社会力量,投入一定的人、财、物资源,以保护文物的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存在形式;一种是开发式保护,即由政府引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其引入市场参与竞争,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激发其生存活力,提高保护与传承效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保护方式之一,它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本色的基础上,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将“非遗”项目开发成产业产品推向市场,通过规范化和规模化的市场运作,实现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实现保护与开发并行、文化与经济互动的科学发展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问题
(一)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梧州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梧州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有27个项目被列入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8项还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梧州市在2004年初步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库;2005、2006年组织骨干力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进行抽查,组织申报全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真撰写申报书、录制专题片;从2006年10月梧州市文化局在藤县举办一期普查工作业务人员培训班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至今已历时五年多。各县市的普查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摸底调查,并将对录入的4000多个条目进行整理,挑选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些条目整理成册,并录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表》。这些工作都对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保护工作中,梧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或轻或重地遭遇了保护与传承危机。
(二)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存问题
1.保护意识淡薄
梧州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传统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等等,主要靠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其主要代表人和继承人处于民间地区,传播途径和效率的阻碍使得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并不熟悉,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保护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和机构在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
2.保护机制不健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除了需要文化部门进行民事性保护外,还需要靠法律的普遍约束力进行行政性保护,才能从物质上、根本上确保保护工作的彻底性。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进入国家或地区层面的立法进程,加之保护机制不成熟、保护措施不全面、工作实施不彻底等原因,使得原创人、传承人、传播人的权益也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双支撑。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62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