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_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梧州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9-24 12: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的研究现状

    2.国内的研究现状

    3.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评析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知识(Knowledge)

    2.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3.教育资源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二)理论基础

    1.SECI模型

    2.创造知识的“场”

    3.教育信息化生态观

三、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工具的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设计

    3.访谈提纲的设计

    4.调查对象、范围

    5.系统数据

(二)调查实施

(三)资源平台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1.平台的总体投入与基本情况

    2.平台物理层面的主要建设内容

    3.平台的总体架构与个人桌面构成

    4.资源平台系统模块建设

    5.平台建设问题分析

(四)资源平台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1.平台两类模块的应用现状对比

    2.运行效果评价

    3.平台应用问题的分析

四、基于知识管理的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优化策略

(一)面向“知识管理”的资源平台建设策略

    1.基础功能层的建设策略

    2.应用界面层的建设策略

(二)面向“知识管理”的资源平台应用策略

    1.提高管理层重视程度

    2.加强职能部门的内部沟通

    3.为“场”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条件

    4.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5.重构知识资源并实现人的发展

五、应用实践——“戏曲进校园”

(一)“戏曲进校园”活动

    1.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开展现状

    2.存在问题

(二)应用实践

    1.争取学校管理者的支持

    2.明确各方职责范围

    3.构建服务于“场”的信息化环境

    4.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

    5.开展组织知识管理活动

(三)应用结果

六、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研究的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文章摘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到处充满着机会和挑战,知识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个人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动态与多元化的世界,师生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系统的认识论去迎接“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推动知识创新的有力保障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割裂与孤岛”式的深层次问题,以硬件建设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式需要逐步转变为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式,从而提高对知识创新的支撑能力。作为本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项目,梧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并投入运行,但同样存在以政府集中购买资源为主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师生对应用资源平台的热情不高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个案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将知识管理与教育信息化生态观理论相结合,分析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改善数字资源应用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改进使用者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为组织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最后总结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应用的策略并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加以初步验证。本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概述。阐述了本研究的来源,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情况以及梧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凸显了研究的紧迫性;同时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理论探究。首先对知识、知识管理、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界定;然后阐述了SECI模型、创造知识的“场”、教育信息化生态观关系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现状调查。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平台提供的硬件、软件、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人群的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将现状与建设和应用目标相对照,找出存在问题并为开展策略研究做准备。第四部分为建设与应用策略分析:首先对“场”与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知识管理的资源平台与内容管理的资源平台的区别进行阐述,然后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平台建设方面分为两部分提出建设策略;对平台应用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策略。第五部分为策略应用的个案分析。首先分析了“戏曲进校园”校本课程的开展背景,对其推广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平台的知识管理策略对校本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改进,得到初步的效果。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不足。总结了本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认为:第一,构建适宜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资源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解决长期以来的“割裂与孤岛”问题,就要从其所在环境入手研究。教育信息化生态观强调人本核心,以“应用”为导向设计并最终实现“人的发展”,则信息化环境的设计应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协调规划包括“资源平台”在内的软硬件、资源以及培训等内容。第二,知识管理的“场”与生态观里的信息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知识创新离不开合适的“场”,而协调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能为不同类型的“场”提供相应的支持,因此建设协调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能更好的促进知识创新的发生。第三,在动态平衡的“场”的支持下,运用知识管理策略,一方面使平台上的显性知识获得持续的使用、重构,另一方面也将师生原本的隐性知识通过SECI模型的显性化作用得以在组织间扩大、普及。

文章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wzxyxb.cn/qikandaodu/2021/0924/719.html



上一篇:初等教育论文_梧州教育系统积极落实国防教育进
下一篇:高等教育论文_“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

梧州学院学报投稿 | 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梧州学院学报版面费 | 梧州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梧州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梧州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